“这四个月的时光,我领略到了法律的庄严与严谨、法律职业的道德与责任……”
“非常感谢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实习机会,导师责任制、双向考勤制让我有了明确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我更好地去学习……“
“当我若干年以后回忆起这几个月的法院生活来,必定是喜悦的,因为在法院我成长了……”
2024年3月,又一批实习法官助理来到南充中院,开启他们为期半年的实习,而这是南充中院启动实习法官助理项目以来接收的第3批实习法官助理。为期四个月的法院生活,这一批实习法官助理有哪些收获?法院、高校之间如何继续深化合作,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育增添色彩?
导师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
南充中院选派政治素质好、审判经验丰富的优秀法官,作为实习法官助理的指导老师,指导他们协助审查诉讼材料、协助完成庭审、协助接待案件当事人等。
“这些案子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案例,而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案件,我们倍加珍惜”,审监庭实习法官助理钟若兮认为。
“每周读一本法律书籍、每周撰写一份审理报告、每次接待完当事人必须进行复盘、全面参与重点调研课题……”,民二庭实习法官助理范新敏认为,她的导师杨若朗制定的“魔鬼训练”计划让她既在工作中获得了实践,又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实习四个月以来,她协助草拟了14篇法律文书,撰写《轻罪化视域下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本土化构建》等调研文章。
“在课题撰写过程中,杨老师一直鼓励我多阅读、多修改,为我提供各种调查研究的便利;院里也提供了集体创作、集体修改的空间和时间……我以前认为他们那么忙碌肯定就干好本职就够了;没想到的是,他们打破了我的认知,我看见他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下基层调研,夯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范新敏期待,在南充中院这个“大家庭”里,自己可以冲刺全国法院重点调研课题,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看见鲜代秋法官为了核验一起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的漏水问题,硬是选择了一个雨天去现场察看,并把双方叫到一起针对房屋质量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鲜法官的这种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不仅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让我多了一份敬佩……”在民一庭担任实习法官助理的陈文韬也表示,要向好老师学习,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专业性:主动的背后是担当
“主动了解案情、主动参加庭审、主动撰写审理报告……”,进入民三庭后,曾玉兰就被分配给该庭副庭长苟豪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当她看到自己的指导老师苟豪先后获得全省法院家事审判先进个人,全省、全市法院十佳裁判文书等众多荣誉时,给自己立下了“N个主动”的FLAG。
“从整理卷宗到接待当事人,从分担工作任务到参与案件讨论……你现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我们都曾经经历过”,苟豪跟曾玉兰谈心谈话,直言只要进入法院,就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作为法院人的位置。对此,曾玉兰深以为然。
“每个人都在认真地用自己的行动,去维护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西华师范大学与南充中院召开的研究生联合培育座谈会上,面对法院的赞扬,曾玉兰不卑不亢,表示将以更加扎实的法律功底,踏实地迎接每一天。
不止是曾玉兰,行政庭实习法官助理刘国民则表示,整理一份报告,要查阅如山高的资料,这酸爽的背后有着极大的情怀;执行局法官助理张薇则认为,除了日常的工作,还学会了怎么跟当事人沟通,这样的沟通技巧可以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承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共同发展
一直以来,南充中院就为培育法治人才而努力,先后为3000余名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022年,又与西华师范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体系,让部分法学院研究生到院担任实习法官助理,亲自参与到审执工作实践中,零距离感受司法工作温度。
“院校合作不仅是推动法学院后备人才深入实践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提升法院在职人才的可行途径”,南充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魏正勇提出,启动实习法官助理这一机制,就是要从源头上助力法学院校改善法治人才队伍供给。
对此,南充全市法院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实习法官助理指导组,通过制定培养方案、不定期召开经验分享会、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扎实开展岗位带训、党建实践、实务研判、综合攻坚、成果汇报等活动,引导每一位学生在法院取得真经、获得真知。
“院校合作是培养法治人才的快车道,需要双方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西华师大法学院教授周建军也表示,西华师大将整合本土优势资源,让法院干警也能就近体验培训精品课程。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能够加入法院大家庭,实现专业性、实践性共同发展,为法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魏正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