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为群众办实事”究竟办得怎么样?来看看这家法院的调研结果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4-26 11:22:11 打印 字号: | |

四川省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为群众办实事·一院一品”系列品牌。活动开展得怎么样?广大干警为民司法的意识和本领有没有提升,“公正与效率”有没有抓好抓实?人民群众有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近日,南充中院组织调研团队先后深入各基层法院,开展“为群众办实事·一院一品”大调研活动。调研团队先后前往全市各基层法院,了解电商产业园、多元文化中心、综合性法庭、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为群众办实事品牌工作情况,并通过院长推介、实景模拟、远程连线、实时演练、情景再现、现场点评等方式,实地调研相关法院在“为群众办实事”品牌打造中取得的实际成效。


为服务群众“添动力”


3月28日,高坪区人民法院处理了一起女儿执意要卖房、母亲起诉要房款的案件。


周某和杜某系母女关系,早年双方共购买了两套房屋,分别登记在母女名下,后女儿经母亲同意将登记在母亲名下的房屋出售用于购买其他房屋,母亲一直居住在女儿名下的房屋。


今年,女儿为尽快还清贷款,要求银行尽快处置该房屋。母亲即将面临居住房屋被处置的状态,于是向高坪区法院起诉要求女儿返还房款。


收到此案后,承办法官代云飞利用双方当事人下班后的时间,相约母女俩挑灯叙旧,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双方最终达成对案涉房屋的和解协议。


高坪区法院将“柔性司法”理念贯穿于审判、执行等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无形胜有形、柔弱胜刚强”,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不出圈、零上交”。


在嘉陵区人民法院,调研团队发现,结合“小区物业纠纷多、矛盾突出”这一实际,该院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物业纠纷诉讼服务站、在线调解室、庭审直播点,举办物业管理论坛,发布物业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构建“前端治源、中端解纷、末端释法”的全流域解纷链条,辖区255个小区,180个实现物业纠纷“零诉讼”,25个社区争创“无讼小区”。


南部县人民法院则围绕企业“准入、运营、退出”环节,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法治体检”;搭建“片区诊所”,实行“上门问诊”;组建“专精科室”,专治“疑难杂症”等,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调研团队认为,高坪、嘉陵、南部三家法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柔性司法、全流域解纷、全周期服务等举措,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司法服务。


为提质增效“增活力”


“法官,你们用了半天时间就把我愁了半年的问题给解决了,我知道你们不收礼的规矩,这篮子青菜是自家地里的,你们一定要拿着啊……”4月11日,南充市营山县某餐饮店外,潘婶向法官表达感谢之情。


潘婶原是营山县某餐饮店的洗碗工,由于餐饮行业经营困难,她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找老板要,老板则表示如果不继续干,之前的工资也得不到。


祸不单行。这天,潘婶的老公在工地上做活的时候从高处摔了下来,下半身已经不能行动,治疗也需要一大笔钱。


接到起诉后,营山县人民法院当即审查了全部案件材料,上门了解该餐饮店的经营情况,告知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


通过反复沟通,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餐饮店老板一次性支付了潘婶及其他员工的全部工资。


“对于这类事实清楚、案情相对简单的案件,我们通过案件统一分、简案集中分、繁案专业分,提升司法效率,”承办法官梁松柏说道。


调研发现,早在2022年,营山县法院就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为抓手,通过立案诉调分、案件快速分、繁案专业分“三分”提速,案件办理与辅助事务相分离、与信息调研相分离、与信息上报相分离“三离”减负,审管办管好数据、院庭长管好质量、院党组管好考核“三管”提质,缩短纠纷在院天数,全力提升审判质效。


营山法院干警为确有困难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那么,作为南充市主城区、案件数量最多的顺庆区人民法院,审判质效又是怎样的呢?


今年来,顺庆区法院提炼富有顺庆特色的基层法院“分调裁审执”工作模式,促进该院法官人均结案率、服判息诉率、纠纷调解成功率上升,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等下降,做到“一个纠纷一个案件”,培育出“春霞调解工作室”“退休法官工作室”等品牌。


顺庆区法院帮助“李子园”实现破产重整


在革命老区仪陇县人民法院,调研团队发现,该县在法院挂牌设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仪陇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大局,探索建立“1+4+N”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选取试点镇、试点成员单位、试点村(社区),全力推动构建集约集成、在线融合、多元共治、上下联动、衔接有序的多元解纷及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四川阆中古城,一听说有调研团队过来,当事人陈某早早地就来到了法院。


原来,陈某是阆中市博树回族乡居民。三年前,陈某通过转账的方式,借给刘某3万元,约定了利息及还款日期。然而,直到还款日,陈某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刘某。当得知法院在该乡建立了“石榴籽”法官工作站,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陈某找到了驻站法官。


陈某介绍说,他本来在外面打工,也不差这点钱,但没想到,法官很快就把钱要回来了。所以一定要把他所在的乡有“石榴籽”法官工作站这个消息传递给大家,也表达对法官的感谢。


对此,阆中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把“石榴籽 ”工作站室建在群众需要的地方,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既促进了回汉一家亲,又守护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


2022年以来,阆中市法院打造“阆法青漾”法治文化品牌,取“青袍黄绶”之“青”,做实“青蓝工程”,打造“青漾法研社”;取青红交融之绀青,复建革命法庭,丰富本土的红色司法样本库;取民族文化融合之“群青”,成立“青漾枫桥团队”,设立“石榴籽法官工作站”,用法治文化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省政协委员、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主任任静注意到,阆中既有保存完好的红色文化基地老观革命法庭,还有传承了2000多年的法治文化、民族文化,做到了文化大融合。


除阆中市法院外,在西充县、蓬安县,调研团队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作为全国首批“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蓬安县人民法院打造“濂溪”文化品牌,建成“濂溪党建苑”“濂溪书屋”文化阵地,“濂溪书屋”被四川省总工会命名为“全省职工书屋”;成立“濂溪”青研社、法宣社、文体社,固定时间开展“濂溪”系列文化活动,推出“张三”系列法治文化宣传资料,成为脍炙人口的普法读物。


西充县是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西充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坦言,虽然法院通过组建三个专业团队、开展四项工程、培优五大产能,打造了“有机果果”法治文化品牌,助力“生态田园·有机西充”建设,但还是存在着深度不够、推动稍显吃力的问题。


对此,调研工作组展开了现场研讨。大家认为,单靠法院单打独斗并不能形成合力,要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通过整合司法、生态、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资源,深化协作配合,开展抓前端、治未病,向纠纷引导和疏导发力,以更实的司法为民举措、更优的司法服务态度,更好的法治服务力量,让法治成为西充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县”的金字招牌。


陈寿万卷三国志,柔柔江水生灵韵,千里嘉陵江水色,阆州城南天下稀……古老的诗歌传承着南充2200余年的历史,也为人民法院品牌的塑造奠下了基石。


调研的目的在于重整行装再出发。


本次调研,是一趟务实之旅、学习之旅、借智之旅,那么通过调研,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又如何把学习转化为丰富的实践呢?


调研团队认为,法院人既要关注法院工作本身,又要置身地方发展大局,做到跳出法院看法院。要以更实的举措、更深的作为、更新的发展,培实战之基,扬特色之优,全方位深度推进“六个优质化”建设,高质量融入南充地方经济发展。


“创新是推动工作进步的源动力。要取其精华、学其特色,形成自己的一套工作机制,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南充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欧阳丹东说。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宣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