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需于民到服务利民南充全市法院15场活动切实增进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将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为工作实践。
问需于民,联通线上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司法服务。
百场庭审进万家
在全市设置挂牌设立18个庭审直播点,选取有代表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典型案件,每周进行一次庭审网络直播,让社区居民、在校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观摩法院庭审现场,确保法治宣传常态化。
诉讼服务大优化
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当场立案、自助立案等全方位、多渠道立案服务。通过当即审查交费、线上缴费等方式简化立案流程。开展集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辅助事务外包,服务群众、服务法官。大力推行“非接触式”诉讼服务,让群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足不出户获得诉讼服务。
民法典大宣讲
以民法典“一典一析”系列宣讲活动为载体,继续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宣讲、全国上下同步宣传的方式,开展涉家事、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民法典宣讲活动,扩大宣讲覆盖面,让民法典不断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和民众的共同遵循。
忠诚于民,院庭长身先士卒,群众时时感受到司法温度。
院庭长大接访
继续坚持开门搞整顿,用好院长信箱,严格落实院庭长接访和法官轮值制度,与信访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调处信访案件,实打实地解决问题,有效化解涉诉矛盾纠纷,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营商环境大改善
依托审判职能,通过打击刑事犯罪、加强产权保护、丰富执行措施、加强破产审判、开展定制化法律服务、深化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着力营造更加稳定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环境资源大保护
组织专门的法治宣传服务队,加强护美绿水青山法治宣传力度,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院领导带头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守护好青山绿水。
服务于民,为民办事,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矛盾纠纷大化解
聚焦房地产、劳动争议、物业纠纷、金融借款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诉源治理“一院一品”;依托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实质化开展委托、委派调解工作,打造特色品牌调解;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加大律师在线调解工作力度,打造党员律师、骨干律师调解品牌。
民生案件大执行
坚持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穷尽强制措施,确保弱势群体及时实现胜诉权益,主动将执行案款送至申请人处。对符合规定的困难当事人依法开展司法救助。
长期未结案件大清理
把长期未结和超审限案件的清理工作作为重要事项进行管理,坚持全市法院一把手逐案听取长期、超审限未结案件的情况说明,分案施策,推进全市法院长期未结案“清零”工作。
发展为民,想民所想,群众时时感受到法院的精气神。
审判质效大提升
按“稳效率、提质量、强监督、促均衡、补短板”工作要求,建立审判执行工作能动管理机制,促进员额法官用心用力办好每一起案件;开展审限精细化管理,合理掌控办案时间,依法、及时、公正审理案件,提升办案质效,提高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
素质能力大增强
组织青年干警,跟全市法院的先进典型代表开展“一对一”跟班学习,寻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切实提升青年干警能力素质;继续开展“十佳庭审”、“十佳裁判文书”等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提升干警履职尽责能力。
微笑服务大比拼
常态化开展“最美微笑”评比活动,要求全市法院干警把“微笑”渗透到接待群众以及开展审执工作的各个环节,营造主动作为、微笑服务、优质司法的良好氛围,让群众感受到司法亲人般的温暖。
全员利民,共同参与,助推平安南充法治南充建设。
倾听民意大走访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畅通群众表达合理诉求渠道,通过向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宣传资料、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倾听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逐一记录在案,逐一研究,有针对性地加以落实。
组织干警到福利院、敬老院等地送温暖、献爱心,通过送慰问品、交心谈心、演出节目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开展济困助学活动,通过捐赠书籍、发放济困助学金、“一对一”资助等方式,减轻贫困学子家庭压力;组织干警义务献血、助教、讲法等,践行司法工作中的社会责任。
职业共同体大建设
以构建法院与律师的良性互动为抓手,建立法院与律协、法官与律师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通过设置律师志愿服务岗、共同签署备忘录、召开座谈交流等方式,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共同助力平安南充、法治南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