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委员杜代武的“侠骨柔情”
分享到:
作者:南充中院  发布时间:2014-10-31 10:15:49 打印 字号: | |
  李良俊 贾凌锋

衣着朴素,语言朴实,行为朴质。岁月苍老了他年仅50岁的外表,缄默了他原本伶俐的口舌,却无法阻隔他十年如一日的善举,无法撼动他的“侠骨”称谓。

政协委员、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企业家、慈善家,乍看外表,很难把杜代武和这些头衔“对上号”。十年,捐资两千余万,他甚至连一个被捐助对象的名字都记不住,但这些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无法掩盖他的“柔情”和无言大爱!

吃“百家饭”的悲苦少年

1964年,杜代武出生在西充县中岭乡圭峰院村一个贫苦农家。9岁那年,父亲抬石头修梯田不慎摔断肋骨,因无钱医治不幸去世。14岁,初中刚毕业,母亲给杜代武留下1.5元钱,含泪改嫁他乡。

在父亲坟前一番痛哭之后,杜代武不得不加入集体生产挣工分的行列。15岁那年,一场大雨,赖以栖身的房子垮塌,杜代武被迫在邻居屋檐下搭棚子寄居。见他可怜但却懂事,邻居们便三天两头叫他帮忙干农活,实则“接济”他的生活。

当年除夕夜,公社何书记给杜代武送去了1斤肉、5斤面、10斤米和5块钱。危难时刻的雪中送炭,让杜代武懂得了感恩!

为了生存,杜代武帮人搬货装车、烧砖瓦窑、开拖拉机,凡能挣钱的活,无论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并把每次挣得的钱省吃俭用存下来。

18岁时,杜代武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自制2万匹砖出售后换得1400元。随后,他拥有了简易的住房。

利用手头的节余,头脑活络的他利用自己开拖拉机的优势,将本地盛产的辣椒加工后拉出去销售,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生活宽裕后,杜代武却有了担忧。信息闭塞、交通落后,村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只能换得一日三餐,一些孩子尚未成年不得不辍学务农、外出务工或成家。

数次“略表心意”的“感恩”后,杜代武力不从心,被资助者却还嫌他“小气”,善良的他只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一心想着挣更多的钱扶危助困。

善行燃梦的“柔情”硬汉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多年打拼的杜代武将节余下来的钱投入房地产市场,逐渐积累起亿万身家。

2007年,杜代武捐资80多万,为老家中岭乡场镇路面硬化,安装路灯,改造市场。

2009年,他捐出100多万元,圭峰院村村民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水泥路。

不打牌、不穿名牌、不买豪车、不进高档消费场所,这是杜代武一直的生活写照;不欠民工工资、不违法失信,这是他一贯的生意法则。杜代武没啥特别爱好,唯一“有瘾”的是“管闲事”。

西充中学的郭文考上上海交通大学,杜代武每年资助他6000元,直至大学毕业;天宝中学的王敏,父母均患癌症去世,他每学期资助她3000元;西充中学的喻元元家庭贫困,他每学期给她资助2000元……

十年来,杜代武的产业越做越大,“闲事”也越管越宽,因病致贫的家庭、孤苦无依的老人、场镇居民休闲的“俱乐部”,他都无偿资助,但他更“钟情”于无力求学的孩子……

“我从小在苦中长大,明白这些困难孩子很需要帮助,只要资助他一下,就可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担当的人。”“不图啥回报,只图心安!”慷慨解囊的杜代武对孩子满含“柔情”,也给自己花两千余万为“闲事”买单的行为写下“注脚”。

仅仅“点对点”的帮扶,只局限于曾经给予自己无私厚爱的村民的“感恩”,事业如日中天的杜代武决定拓宽视野,他觉得是时候回报社会了。

西充县城莲花湖景区、化凤山公园,是县城居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主要场所,为将这两个场所功能完善、环境美化,该县投入巨资进行改造。杜代武没有旁观,先后捐资1000余万元。

去年,杜代武成立了“杜代武爱心扶贫助困资金”,他把慈善计划扩展到了更广的范围。

“侠骨”委员的无言大爱

2011年,摩托车司机朱飞搭载张伟强发生车祸,致张伟强受伤。法院判决后,朱飞实在无力赔偿,张伟强急需钱治疗。得知张伟强的遭遇后,杜代武认识到法官的正义,却也感受到了现实的不公平,他主动找到承办法官,代素不相识的朱飞“赔偿”了4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代武的理念在资助中逐步升华。

他帮张伟强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解决了生活困难,但由此,他也希望能找到一些机会,能和法院及相关部门的“合作”,通过对“公平正义”的共同追逐而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

作为政协委员,到法院视察工作是“惯例”。每次接到“任务”,无论生意多么繁忙,杜代武都会参加,他一直希望能从频繁的“接触”中找到“合作”机会。

几次视察法庭,干警们为了当事人往返奔波不辞幸劳的事迹听在杜代武的耳中,记在他的心里。法官工作这么繁重,却抽出时间帮群众解决现实困难,自己更应该责无旁贷。

2011年7月7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将马龙滩村人行便桥冲毁,村子一夜之间成为“孤岛”。耕种土地,村民们得绕行4千米以上,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去年8月28日,村民刘先徽家收割稻谷,为走“捷径”,帮工们用拌桶(收割稻谷用具)牵引过河,结果发生倾覆,险些酿成惨剧。

无路进出,60余岁的种植大户刘宜尧只得眼巴巴地看着数千斤柑桔烂在窖中,2000余斤苹果也只能拱手送人。“断桥”尽头,近百亩果园逐渐荒废,村民们陆续外出务工。

去年10月12日,西充法院和马龙滩村“结对”,“亲戚”的困难让法院无计可施。

杜代武从朋友口中无意得知这一情况,他觉得“合作”的机会来了,便主动“揽活”,斥资60余万元,亲自现场设计、施工。

半年时间,垮塌的人行便桥变成了可通重型货车的钢筋水泥桥。

“必须修结实,质量差了,桥垮了,我承担法律责任是小事,法院的形象毁了,我就成了罪人!”心愿了却,杜代武不再堵得慌。

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马龙滩村村民赠送的锦旗作为“特例”挂在墙壁上,其余的均被他藏了起来。

“这和村民送给法院的锦旗是‘双胞胎’,我让它一直挂在这里,随时提醒我,通过和法院的这种互动‘合作’模式的开启,我可以和更多的部门联合,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杜代武说。

通联:四川省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良俊

电话:15775827666      邮编:63700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