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追逐内心的安宁
分享到:
作者:南充中院  发布时间:2014-10-31 10:09:56 打印 字号: | |
  安宁之于个体,是修养,是气质,是精神境界,如一泓秋水,将人生浸润得绵长幽远。追逐安宁,于尘世中洗净铅华、滤尽浅薄、去除粗率,将真实的本我展示给生活、展现给世人,这无疑是大彻大悟、返璞归真的人生。

采访何礼东,源于从营山县人民法院院长郑恩全闲聊中捕捉到的信息。直面何礼东,记者不得不再次施展闲置多年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一番“贴身紧逼”、刨根问底,一个基层法庭庭长逐梦的成长轨迹在断断续续中蹒跚而至,那感觉,质朴而率真。

记者:办学校时,你的收入远高于当地的国家工作人员,如果你坚持办学,生活应该比现在过得更好,当时为什么非要坚持吃“皇粮”呢?

何礼东:我出生在农村,是地道的“乡巴佬”。小时候,看到父母天天辛勤劳动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生活,我就下决心要跳出“农门”,为父母争光,为自己争气。

高考落榜对我的打击很大,但考虑当时家里情况,我被迫弃学。那时年轻有闯劲,没法外出务工,就想到了办学。历经曲折成功后,我认识到人必须要有梦想,潜意识里不服输的劲头再次“刺激”我,一定要端上“铁饭碗”。

那些年所吃的苦,应该是我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如果当时选择办学的路,毫无疑问,生活条件肯定会好得多,但我内心肯定永远得不到安宁,因为那不是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记者:从“无意”考进法院到“执意”留在法庭,妻子还为你抛弃了事业,儿子也被迫转到了乡下读书,你后悔吗?

何礼东:后悔谈不上,但的确很愧疚。

在南充读大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法融入城市生活,为此我也曾经努力想改变,但也许是性格决定的吧,我喜欢快乐地做自己乐意的事。就比如教书,虽然效益好,但我不快乐,所以放弃了。

到法院工作,确实是现实逼迫的,无法选择,但当时无论考到哪个单位,我肯定都会非常珍惜,原因很简单,农村出来的孩子,应该懂得知足和感恩。何况父母和老婆一直默默支持我,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工作。让我欣慰的是,儿子现在懂事了,能够理解我的工作和当时转学的事,成绩也慢慢好起来了。

记者:能否谈谈你所承办案件无一上诉的秘诀?

何礼东:秘诀谈不上,每个办案的法官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现实体会。农村的案子大多是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能够调解的就尽量调解,这样不会伤害当事双方的感情。不能调解需判决的,我总结了“三通一平”的方法。“三通”是“事通、理通、法通”,要确保“动步察事、动嘴说事、质证论事”依次进行、“三点一线”,法理、情理、道理“三位一体”;判决附法律、判后释法律、普法讲法律“三管齐下”。“一平”指“一碗水要端平”,不吃不拿,办案凭良心。

记者:基层法庭条件相对艰苦,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对于同样身处基层法庭的同行,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何礼东:我不觉得法庭的条件艰苦,相反,我觉得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白天,不断有前来咨询、“问计”的群众,耐心听他们的“故事”,和他们愉快交谈,看到他们满意的微笑,得到他们的认可,下乡办案感受到他们热情的招呼和信任,我觉得这是一种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幸福。夜晚,翻翻法律书籍、写写调解或判决,看看电视,陪陪家人,时间充实,内心充盈。相反,比较单调和枯燥的是周末和节假日,我不喜欢打牌、聚会。很多时候,我就利用周末去送达,就当搞了一次短暂的“旅行”。

对于同样身处法庭法庭的同行,我的建议是:

“耐得住”。农村当事人法律知识缺乏,需要法官有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甚至毫无逻辑的叙述中找准事实真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答疑释惑。

“忍得住”。工作模式单一、生活环境单调,这是客观现实,短时间难以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是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心态。

“守得住”。工作平淡,但绝不能平庸。既要守得住阵地,更要守得住底线,守得住自己的良心。内心的安宁,是追逐梦想过程中最为愉悦的体验。
责任编辑:admin